首页

新闻动态

当前位置: 首页 -> 正文

【校友风采】 唐晓露:用音乐把德育唱给孩子听

日期: 2025-09-15   编辑: 吴颖媛   核稿:李劲松 终审: 蔡成梅 点击数:

唐晓露,1990年生,2009年至2013年就读于合肥师范学院音乐系。四年求学路,她不仅收获了励志奖学金、三等奖学金的荣誉,更被推荐加入中国共产党,完成了思想与学业的双重成长。这段时光里,专业实践与师者榜样为她埋下教育初心的种子。她随校合唱团赴绍兴、韩国参加两次国际合唱比赛,指挥王一凡老师“高要求”的风格,让她首次真切体会到“精准”与“合作”在艺术中的力量;班主任苏丽丽老师的“大方热情”、专业课白佳蕙老师的“专业能力强”,以及李劲松老师(现任音乐学院院长)的音乐学课、罗可曼老师(时任音乐系主任)的视唱练耳课,更让她在知识学习之外,清晰读懂了“教师的样子”——既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,更要有温暖的教育温度。

初入教坛:以乐为桥,深耕德育沃土



2013年,唐晓露通过事业单位招考进入包河区教育系统,入职合肥市华山路小学,担任音乐老师与大队辅导员;2019年出任副校长后,她依旧分管德育工作。岗位在变,但她以音乐为切口、落实德育目标的初心始终未改。

她率先探索音乐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,主持完成课题《音乐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的应用研究》,并将研究成果直接搬进课堂:教学生吹竖笛、24孔口琴,从练习呼吸入手,逐步培养合作意识;让情绪不稳的孩子在固定节拍中找到内心的“稳”。课题结题时,有学生在反馈单上写下“今天没发脾气”,这行简单的文字被她贴在办公桌前,时刻提醒自己“教育研究的真正价值,在于切实帮到孩子”。

德育从不局限于课堂之内。她又主持安徽省少先队课题《新时代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校本化实施研究》,始终以“为少先队工作筑基、为辅导员成长赋能、为少年儿童铸魂”为核心。深耕少先队工作近十年,她敏锐发现学校对辅导员培养“缺系统、少针对性”、辅导员自身“角色模糊、专业认知不足”等问题——这些问题不仅制约辅导员成长,更会影响少年儿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。为此,她牵头启动课题研究,通过问卷精准调研辅导员的真实需求,从界定“新时代少先队辅导员”核心概念开始,一步步搭建起切实可行的解决路径。

为清晰记录学生成长轨迹,她再牵头市级课题《学生成长手册分年级实施策略研究》,用一张“看得见的进度条”让家长、老师、学生实现同频共振。她深知父母、老师、同伴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支撑,因此在手册中依学段差异精准设计:低年级设置“给班主任的悄悄话”,为孩子搭建安全的倾诉通道;中高年级开设“心灵驿站”,引导学生记录情绪、书写心声,将细腻的心理关怀藏进每一个细节里。

专业坚守:器乐教学与戏曲传承的双向探索

器乐教学是唐晓露在教育路上坚持最久的方向之一。2024年,中国教育学会、人民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的中小学器乐教学大会,她在分会场做分享,题目是《以生命影响生命——“乐”伴成长》,核心内容却格外朴实:把竖笛、24孔口琴带进班级,不挑学生、不额外增加课时,关键在于老师敢迈出“开始”的第一步。

发言现场,她播放了一段课堂实录——视频里,原本参差不齐的笛声渐渐汇成连贯的旋律。她在台上真诚地说:“不要怕难,只要开始,就能让学生在音乐中有所收获、有所成长。”

除了器乐教学,戏曲教学是她主动为自己设下的挑战。她执教的课例《我是校园小戏迷》,曾斩获中央电化教育馆评比一等奖;撰写的论文《戏曲之声,童心绽放:一堂音乐课上的文化传承之旅》,也在2025国民音乐教育大会“万叶杯”论文征集中,荣获中小学教师组二等奖。这些荣誉的背后,是她深耕戏曲教学的不懈追求心得。

很多人觉得孩子不懂、不喜欢戏曲,唐晓露却认为,症结在于没有把适合孩子的戏曲内容,拆解成他们能理解、能学习、能传唱的模样。当她把自己因戏曲改变命运的经历娓娓道来,当孩子们从戏曲的“旁观者”转变为主动的“传唱者”,戏曲便不再是书本上晦涩的文字,而是化作了鲜活可感的生命体验,承载着民族的集体记忆与精神内核。尽管当下青少年对戏曲的认知仍有偏见,但课堂上每一次同频的共鸣、每一句稚嫩却坚定的唱腔,都在悄然改写着文化传承的篇章——这不仅是对孩子艺术素养的培育,更是对文化自信根基的重塑。

持续成长:步履不停,永葆教育热忱



一步一个脚印的耕耘,为唐晓露换来诸多认可:合肥市骨干教师、包河区教学新秀、包河区教坛新星……但她从不张扬荣誉,深知证书并非衡量教育生涯成功的唯一标准,始终怀揣着对教育的敬畏与热忱。

2022年至2024年,她利用业余时间在安徽省直机关工委党校攻读在职研究生,选择了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专业。毕业时,她作为毕业生代表发言,并获评“优秀毕业生”。在发言中,她坚定表达:作为教育工作者,会以“人生能有几回搏”的奋斗精神,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,以一丝不苟、以身作则的态度,全心全意做好为人民服务的每一件事。

2024年9月,唐晓露调到合肥市师范附属第三小学,分管两个校区的德育工作。面对新校区、新团队、新学生,她的开场白依旧质朴而坚定:“音乐教育的初心,不在于造就多少音乐家,而在于以音乐为径,培育会合作、懂自律、能感受美好的普通人。”

致学弟妹:初心如磐,传递教育力量

面对即将毕业的学弟学妹,唐晓露留下了最真挚的寄语:“选择做教师,就用行动让孩子受益、让家长放心;若有一天走上管理岗位,也请记得多站在教师角度着想,做他们教育路上的坚实后盾。”话语虽轻,分量却重。十二年来,她始终扎根课堂,把对音乐、对教育的热爱,化作滋养孩子心灵的养分,用旋律传递德育力量——这不仅让孩子们在艺术中成长,更让她在教书育人的过程里,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充实与快乐。